刑法学
1、单项选择题
1.依据刑法第12 条,刑法不溯及既往,除非新刑法对犯罪人有利,即不觉得是犯罪或者处刑较轻。本案中,1979 年刑法与 1997 年刑法就故意杀人罪定罪处刑标准、法定刑一模一样,因此仍应当适用犯罪行为当时的1979年刑法。B
2.B
3.丢弃罪只能以不作为方法构成,因此甲的行为是纯正的不作为犯。C
4.C
5.刑法第 18 条第 3 款规定,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患者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 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D
6.客体认识错误的,则依行为人主观认识的客体类型定罪。譬如,甲觉得乙包中藏有钱财推行打劫,而乙包中实质 藏有手枪,据此应当排除甲打劫枪支罪的故意,即应当认定甲构成打劫罪,而非打劫枪支罪。D
7.B8.A
9.依据刑法第 238 条第 2 款,非法拘禁别人或者以其他办法非法剥夺别人人身自由,并用暴力致人死亡的,根据 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B
10.A
11.诈骗行为结束后,行为人非法占有别人财物的不法状况仍然处于持续过程中。A
12.刑法第 55 条第 2 款规定:判处管制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与管制的期限相等,同时实行。C
13.依据刑法第 87 条第 1 项,犯罪法定最高刑为不满 5 年有期徒刑的,经过 5 年不再追诉。甲在 1997 年 3 月间诈 骗张某 4000 元的犯罪,法定最高刑为 3 年,因此对此行为的追诉时效为 5 年。该行为到 2003 年 6 月时,已经超越 5 年 , 应此对该 4000 元的诈骗金额不予追究刑事责任。对一同诈骗犯罪,应当以行为人参与一同诈骗的数额认定其犯罪数额,并结合行为人在一同犯罪中的地位、用途和非法所得数额等情节依法处罚。甲与乙构成诈骗共犯,应当依据一同诈骗的财产 数额认定犯罪金额,而非依据分赃数额认定犯罪金额。B
14.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使用方法律若干问题的讲解》第 2 条第 1 款,交通肇事并具 有以下情形之一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①死亡一人或者重伤三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②死亡三人以上, 负事故同等责任的;③导致公共财产或者别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上 的。C
15.甲盗用备用汽车轮胎和发动机的行为,构成偷窃罪,这是毋庸置疑的。该行为不构成破坏交通工具罪,由于甲偷窃发动机导致该车没办法用,当然也谈不上风险公共安全。D
16.直接向走私人非法回收走私进口的货物,数额较大的行为,是间接走私,按走私普通货物罪定罪处罚。B
17.C
18.《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强奸案件有关问题的讲解》中规定:对于已满 14 周岁不满 16 周岁的人与幼女发生性 关系,情节轻微、尚未导致紧急后果的,不觉得是犯罪。C
19.B 20.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