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假期结束,高校寒假也接近尾声。依据新冠疫情防控需要,截至2月18日,北京、湖北、黑龙江、安徽等多地高校已明确延期开学,将通过分批分类、错峰开学、申请审批、线上讲课等方法,迎接春天学期到来。
记者梳理发现,各地多所高校已发布公告,将学生返校时间延后。北京大学将开学时间改为3月8日,较此前校历安排延后两周。中国人民大学调整为3月1日,比原定春天学期推迟一周。北京理工大学学生整体返校时间推迟约3周。
黑龙江教育厅发布消息称,高校开学要避开春运返程高峰,即2月27日至28日,坚持分期分批、错时错峰开学。开学前14天,高校教职工原则上应返回学校所在地,进行居家察看。
2月17日,安徽师范大学发布公告,将2025年春天学期师生返校时间进行调整。
2025级、2025级本科生和全体研究生3月5日(周五)报到注册,2025级、2025级本科生3月7日(周日)报到注册,3月8日(周一)正式上课。
现在,清华大学是开学较早的学校之一。该校将在2月19日、20日、21日迎来学生集中返校,预计返校人数约1.8万人。学校安排返校专线巴士接送学生,减少交叉感染风险。
2月27日、3月6日,学校将为返校学生进行两次集中核酸测试。
根据疫情防控需要,不少高校提出未经允许,学生不能提前返校,并开启申请审批规范。哈尔滨工业大学将于3月8日开学,学生于3月3日至6日分批返校,返校前须提供7日内有效核酸测试阴性证明、通信云数据行程卡和龙江健康码绿码,在HIT学工信息管理软件申请返校。安徽中医药大学将严格落实六个一律需要,所有学生未经学校允许不能提前返校。
武汉大学根据严格管控、当令调整的原则,其中,本科生原则上于2月23日至24日返校,无上课任务的毕业班本科生可于2月25日至28日返校。研究生因科研或课程需要,可申请于2月22日至24日返校;其他暂时无课、不急切需要从事科研的研究生于2月25日至28日返校。根据校历安排,学生于2月25日正式上课。
针对不同风险区域的学生,不少高校做出精细化管理。比如,对于来自低风险区域,且无14天内中高风险区域旅居史的学生,凭健康码绿码等申请返校;中高风险区域学生原则上不能返校,待所在区域降为低风险区域后,凭健康码绿码、7天内核酸测试阴性证明等申请返校。有发热、咳嗽、乏力、咽痛、腹泻等症状的学生暂不返校,待治疗无症状后再报到。
在国际学生方面,黑龙江明确境外师生未接到学校公告,一律不返校。湖北工业大学国际学院提出,境内留学生报到时间为2月24日,境外留学生暂不返校,入境须按区域有关政策实行。安徽一些学校表示,最近从境外返回的学生,一律先落实14+7集中隔离和健康管理等手段。
为确保延期不延学,开学不返校线上讲课与线下开学无缝衔接,成为不少高校的新选择。比如,对外经贸大学18日公告,3月1日至15日,按原定课表和教学计划线上讲课,3月16日至21日,学生中止上课,分期分批返校;3月22日起,恢复线下讲课。中央财经大学也将于2月22日线上开学,暂定于3月16日起组织学生返校。
尽管距离开学仍有一段时间,高校各项筹备工作正在有序进行。黑龙江提出要加大防疫物资储备,做好校园消杀工作,健全应对预案并拓展现场演练,提前做好开学前后核酸测试安排部署。武昌职业学院需要,要趁早了解学生最近身体和心理情况,采取线上主题班会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疫情防控和安全警示教育,明确返校步骤和返校需知。(记者杨思琪、魏梦佳、李伟、周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