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研招网首页 > 考研资讯 > 最新资讯 > 正文

怎么样为大学生就业装修网

点击数:523 发布时间:2025-08-15 收藏本页

阅读正文

怎么样为大学生就业装修网

909万人,2025届高校毕业生总规模再革新高。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据悉,受新冠疫情和其他方面的影响,今年的高校就业季不容乐观。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是六稳六保之首,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成为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

多位代表委员表示,当近千万的大学生涌向求职市场,高校、教育部门、用人单位在通过各方努力,不断拓展资源,指导就业工作,为大学生就业装修网。而大学生也应提早做好各项筹备,以最好的状况迎接迈向社会的第一课。

交织又漫长的就业季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据悉,这一目的与2025年维持一致,比2025年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的目的多出200万人。

当大家把目光聚焦到大学,874万人的2025届毕业生就业问题还没画上句号时,909万人的2025届求职大军已挺进了求职市场。从去年到今年,大学生的就业季交织又漫长。

在不久前国新办举行的媒体发布会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李忠介绍,2025年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达90%以上,好于预期。但对于今年的就业形势,他表示:加上还有不少往届未就业毕业生在求职,在国内外环境不确定原因增多的状况下,今年促就业的任务更重。

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吕建表示:2025届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909万人,再创历史新高,加上往届待就业毕业生和归国留学生,实质需要就业人数预计超1000万人。

吕建指出,国内还面临着疫情防控正常的状态、经济转型升级、国际策略博弈等多方面重大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仍需要党和国家高度看重,继续扩展政策性职位、开发市场性职位、优化就业指导服务、帮扶就业困难群体。

全国政协委员、南通大学校长施卫东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去年南通大学本科生年终就业率达96.32%、研究生就业率97.4%。

在他看来,今年伴随国内经济企稳向好,大学生就业将延续总体平稳的态势,但,不确定、不稳定的原因仍然较多,就业形势依旧比较复杂,面临很多挑战。

施卫东剖析,现在,大学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毕业生就业难和用人单位招工难现象并存,一方面高校毕业生就业期望值愈加高,其次制造业、服务业普工难招、技能人才短缺。

除此之外,疫情的影响复杂多变。国际疫情还在蔓延,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重压也比较大,给今年的毕业生就业增加了不确定性和风险挑战。施卫东说。

 多方合力,助大学生就业

在过去的一年里,吕建欣喜地看到,我们的一份关于就业的建议落到了实处。

去年5月,吕建提出了关于后疫情年代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对策建议。过去的一年里,这份建议得到了教育部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中组部、国家发改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理。

一年来,吕建看到了有关部门对促进大学生就业作出的努力。

教育部会同9家社会招聘机构,推出高校毕业生全国互联网联合招聘24365校园招聘服务活动,提供24小时、365天网上就业服务,累计已提供职位信息1400余万条。教育部先后与行业部门、地方政府和重点企业联合,举办专场招聘活动40场,累计提供职位信息500多万个。

建议得到了教育部等部门高度看重和迅速反应,颁布了一系列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和手段,积极主动应付疫情致使的不利原因,2025届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总体稳定并好于预期。吕建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一年来,在全校师生的努力下,吕建所在的南京大学交出了一份亮眼的就业成绩单。南京大学2025届共有8161名毕业生,其中本科毕业生3171人(占38.86%),硕士研究生4160人(占50.97%),博士研究生830人(占10.17%)。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为98.85%,其中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为98.90%,硕士毕业生就业率为99.04%,博士毕业生就业率为97.71%。

多方聚拢才能形成合力。全国政协委员、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李健表示,就我的察看,过去的一年里,从国家到地方,有不少手段来促进大学生就业。

据人社部统计,2025年公共部门提供了大约300万个职位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三支一扶和地方补充项目吸纳4万名高校毕业生,在校大学生创业者达到82万人,比2025年增长了11%。

李健表示,现在,不少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企、教师、科研助理、基层项目等也都面向高校毕业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职位。

这几年,大学生就业一直是委员们见面时的热点话题,大伙都在呼吁,要采取有效手段促进就业。李健说。

对于身处高校的代表委员来讲,就业工作也成为他们需要面对的要紧课题。

施卫东表示,为达成精确对接,南通大学去年曾多次组织毕业生到名企优企参加P2P面试签约。

如此小规模、多批次地把用人单位请进去,P2P地把毕业生带出去,两相结合,既牢牢把握了校园疫情防控需要,又高效促进了就业供需精确对接。施卫东介绍,同时,学校还打造了就业困难学生帮扶档案,采取人盯人的方法,推行一生一策,加强对心理重压大的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疫情紧急区域生源学生等毕业生群体的帮扶力度等。

 用新打破就业困境

就业难是个老话题,但现在,不少新业态、新模式的显现让招聘市场焕发出新的生机。

2025年7月,国家发改委等13个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健康进步激活消费市场带动扩大就业的建议》提出了支持15种新业态新模式进步,在线教育、网络医疗、便捷化线上办公、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无人经济、共享经济等新的范围遭到大学生广泛关注。

不久前,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发布的《数字文化产业就业研究报告(2025)》显示,数字文化产业中游戏、电竞、直播和互联网文学这4个典型范围总就业人数约3000万人,其中,全职就业约为1145万人。将来,数字文化产业有望成为推进就业增长的一个尤为重要的原因。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金融职业学院院长郑亚莉也有如此的领会。她发现,疫情期间,新经济成为闪光点,绝大部分在线企业,特别是网络经济、云服务中新业态的进步,不但没遭到影响,反而拓展了进步空间,也为全社会应付疫情创造了新模式和新业态。

稳定就业,不能离开好的就业环境和社会环境。

2025年年底,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做好2025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公告指出,对于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工作中存在的强迫签三方等问题,要推进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带头扭转唯名校唯学历的用人导向,在招聘公告和实质操作中不能将毕业院校、国(境)外学习历程、学习技巧(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作为限制性条件,应形成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用人环境。

作为一名高职界的人大代表,我也向全社会呼吁,要为高职学生扫除就业歧视。郑亚莉期望,政府聚焦高职毕业生就业保障,对高职毕业生留当地城市就业给予与本科生同等看待的就业扶持政策,要颁布和健全有关专项立法,拟定更便利、有效的就业宏观政策,特别是高职毕业生的就业保障扶持政策。

就业是一个宏观话题,但对于每一位大学生来讲,就业是迈向社会的第一道坎,也是一个关键的生活阶段。代表委员们建议,稳定心态,才能为拿到理想的offer奠定基础。

李健表示,从历史进步来看,危机中总是蕴含着大机会。就业就是选择将来的进步方向,大学生们不要只看眼前利益,要选择有进步前景的行业。疫情只是一个突发事件,同学们要坚定对将来的信心,相信困难都是暂时的。李健说。(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叶雨婷孙庆玲)

考研网,为考生提供考研时间,考研报名,考研培训辅导,院校专业信息,考研准考证打印,考研分数线,考研成绩查询,考研复习资料,考研复试调剂,考研真题下载以及线上考研辅导课程学习。

Copyright(c)2018-2025 中国研招网(https://www.mutmc.com/)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127099号

中国研招网(https://www.mutmc.com/) 版权所有